首页 业界 > 滚动 > 正文

每日关注!为什么有些演员成了“演贝”?

网络热词千千万,娱乐圈里占一半。


(资料图)

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演贝”,指的就是那些台词功底不过关、靠配音演员代为开口的演员,失去“口”的演员,自然就是“演贝”。

有媒体以部分明星影视剧作品的原声率为依据,排出了“演贝排行榜单”,网友还评出了四大演贝,但大家对被提名的“演贝四强”并不完全满意,有网友表示“演贝太多了,何止这四个”……

演员不用原声就是演贝了吗?影视剧到底是用原声好还是配音好?

“演贝”的背后

一个热知识:演员的台词功底是演技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台词功底甚至能扭转人们对演员演技的评价。

一般地说,演员的台词必须得流畅、清晰,最好是让观众不看字幕就能听清说的内容,此外还要情绪饱满,贴合人物角色的性格。

来个正面例子。不少人心中的经典剧作《康熙王朝》,陈道明饰演的皇帝训斥大臣时的经典独白,字字如珠,让观众感受到了帝王的愤怒和压迫感。

《甄嬛传》里蒋欣饰演的华妃,台词功底也相当可以。

在看配音后的《甄嬛传》时,很多观众觉得一众主演的演技都挺好,但网上传出的一段未配音原声视频,引来网友对孙俪吐槽,表示“她的声音为什么软绵绵的”,尤其是对上蒋欣演的华妃,华妃娘娘的原声气势依旧,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光听声音莞嫔就掐不过华妃”。

但孙俪的台词虽然气势差了点,总体还是顺畅的,有些台词功底不过关的演员,原声简直惨不忍听:有人压根不背台词,拍戏就念“123456”;有的背台词了,但说不利索,连音、吞字等情况频发;还有演员原声僵硬没感情,不能贴合表演。

电视剧《请君》中,任嘉伦的表演就被中国电影官方拉出来做反例,表示他原声匹配不上少年将军的形象,欠缺感情,特别是在和女主角进行略带暧昧气氛的对话时,显得十分僵硬。

就这样,因为原声实在没法听,不少演员都不得不依靠配音。

随着配音用得越来越多,问题也出现了不少。

首先就是撞声音,容易让人混淆和跳戏。你永远不知道,一个配音演员配过多少角色,你敢信刘亦菲版《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甄嬛传》里的甄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白浅,这些角色都是季冠霖配音的吗?

不过这种还好,好歹是换了剧,有时候一个配音演员会在一部剧里给多个角色配音。

在2005年版的《大宋提刑官》中,薛玉贞、玉娘、和倩娘、秀姑娘、公孙妻等角色,全都是纪元配音的,而孟良辰、曹墨、穷书生等角色又都是商虹配音的,如果不盯着画面看,只听声音,很可能出现“这个人上一集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出来了”的疑惑。

此外,部分影视剧存在配音衔接不好的问题。

单独给某句台词配音,导致声音突然改变;一个角色安排多个配音员,导致声音不断变化;配音与口型不匹配,导致声画不同步……

但这不是说配音就一定不对,有时配音还是有必要的。

比如,有时演员的演技很好,但其音色和角色设定不匹配,或者口音完全改不掉,像蔡少芬在拍摄《甄嬛传》时,就是用粤语读台词的。

《回家的诱惑》剧组更离谱,秋瓷炫说韩语,李彩桦说粤语,凌潇肃说普通话……凌潇肃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当时就靠硬背台词的顺序,后来实在不行,副导演蹲在桌子底下,俩女演员说一句,底下翻译一句,他做延迟反应,就这么拍下来的。

再比如,有时拍摄现场过于混乱,人声、车流声、鸟叫声等声音混成一团,就连后期也没法完全消除,此时还用现场收音就不太合适。

举个例子,国产古装剧一般在横店影视城拍摄,最多的时候城里会有近百个剧组,“这边娶亲,那边丧礼,再一边打架”的情况只多不少,收到的声音基本无法直接用,所以很多古装剧都选择了后期配音。

更别提有时会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拍摄台词内容大改、演员嗓子出毛病,也得靠配音救急。

只要用对时机,配音完全没问题。

配音的历史与难度

说到配音,还真是有很长一段历史。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上映,电影进入声音时代,配音的作用日益突显。一开始,由于技术有限,电影的声音和影像并未完全结合,多采用“现场配音”,演员不仅要现场说台词,如果遇到需要背景音乐的情况,歌手和喜剧演员还要现场唱。

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的配音演员涌现。1937年,华纳兄弟公司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就将配音音频处理得非常出色。

我国最开始做配音,主要是为了引进译制片。

1949年5月,前苏联引进的《普通一兵》是我国初代配音员们配出的第一部作品,这批配音员出自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翻译片组。后来,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成立,译制并配音了《钦差大臣》(1954)、 《偷自行车的人》(1954)、《罗密欧与朱莉叶》(1955)等诸多优秀作品。可以说,这两大制片厂奠定了中国职业配音的基石,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丰富了国内群众的娱乐生活。

图源:电影海报截图

译制片之后,我国的动画片、电视剧也加入了配音。

在《神笔马良》《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作品中,配音都起了不小的作用。配音员将真挚的感情融入台词,让动画片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与深长意味,比如《大闹天宫》的配音员邱岳峰,他就参考了戏剧的言语特点对台词加以创作。

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剧也多用专业配音员配音,以最大限度地呈现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贴合度,比如《西游记》(1986版)、《红楼梦》(1987版)、《三国演义》(1994版)、《水浒传》 (1998版)等,无一不给观众留下深刻影响。

由此,配音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译制片、国产电视剧、粤语片、韩剧、电视广告、宣传片、有声书、广播剧等。配音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8年,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更点燃了大众对配音行业的好奇心,面对多个角色背后都是同一个配音演员的情况,有网友调侃道“声优都是怪物”。

不过,别看配音发展这么猛,真想要配好音或达到“声优怪物”的程度,一个字:难。

单从基础的配音训练来说,就要花不少功夫。

基础训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围绕标准语言发声进行,包括呼吸控制、气息练习、发声肌肉练习等,简单来说就是配音演员要练到和播音员一样会说话,但又不能太播音腔,有时还得熟练掌握地方方言。

另一类围绕台词表演内容进行,包括语言节奏、音量大小、力度强弱、音调高低、声线特点等随需要而变化,以保证能够演绎出不同类型的作品,换句话说就是,配音演员得和演员一样会演戏。

就这一点来说,给国语片配音稍微好点,因为不太涉及对口型问题,如果是给译制片配音,就要考虑到“一句话中的音节数与原文相近”“配音时的口型与原片相近”这两个条件。同时,还要求满足原片中许多非语言的气息声,如亲吻声、啧嘴声、咀嚼声等。

有的配音大佬,不仅能精准控制自己的声音,还能“变化”出不同的音色和声线,称得上千人千声。比如在《罗小黑战记》tv版中,配音演员山新一个人配了一整篇的角色,包括小黑、小白、阿根、山新等,但每个角色之间完全不一样。

图源:网络截图

咱就是说,这样的配音,难道没有魅力吗?

演员和“演贝”的问题,不只是配音的问题。观众介意的从来就不只是配音,是演员丝毫不练台词功底和表演技巧,是不分情况地滥用配音。

对影视作品来说,出色的配音是加分项,但也不能只有配音出色不是?

参考资料:

[1]党婉莹.论“真实性”的制造:国产剧演员台词用配音问题的批判性解读[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1):144-146.

[2]高允实. 从电视剧到网络剧—生产、消费方式的变化与新的“大众主体”[D].上海大学,2015.

[3]程颖.从大同小异走到百花齐放——当下影视配音艺术的现状与思考[J].广播电视信息,2023,30(05):37-39.

[4]李笑艾.以声音塑造角色——浅谈影视作品中配音的重要作用[J].电视研究,2022,No.396(11):118-120.

[5]韩梅:《影视解说配音教程》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