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 滚动 > 正文

叔本华:知足常乐,贪心常苦


(资料图)

伊壁鸠鲁,这位伟大的幸福论教育家,正确而美妙地将人的需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的天然且急迫的需求,如食物和衣服。如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将带来痛苦。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需求相对比较容易满足,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第二类需求同样是天然的,但并不急迫。这包括性欲的满足,尽管伊壁鸠鲁没有明确提到。满足这类需求相对困难一些。第三类需求不是天然的,也不是急迫的。这包括奢侈品、排场和炫耀等需求。这些需求没有止境,满足这些需求也非常困难。

在财产问题上,我们需要合理地定义我们对财富的渴望,但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一个人在财富问题上能否感到满足,并不取决于其拥有的财产数量。这取决于期望值和实际拥有之间的关系。因此,仅仅计算一个人的实际拥有并没有意义,这无异于数学上只计算分子而不计算分母。当我们对某件物品的需求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意识时,我们不会感到缺失。但是一旦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拥有某个物品,却又得不到它,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和不满。因此,每个人的要求都受限于自己所知道的事物的范围之内。只有当我们知道某些东西的存在,并且相信我们能够得到它时,我们才会感到幸福。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得到某些东西,甚至没有任何机会得到它,那么我们就会感到不幸和痛苦。富人更容易感到焦虑,因为他们的期望通常更高。他们可以看到视线范围之外的东西,但是得到这些东西的机会很小。然而,穷人并不会像富人一样感到焦虑,因为他们的期望范围非常有限。

财富、名声、权力等事物都可以充当人类追求幸福的工具。然而,财富是最受人尊重、最崇拜的工具之一。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财富可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权力通常也被视为获取财富的手段。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牺牲一切以获取财富,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必须明确,财富并非万能的。当我们失去了物质财富时,我们的要求也相应降低。同样地,当我们获得了更多财富时,我们的要求也会随之扩大。这种幸福感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随着我们的要求不断扩大,我们会逐渐适应新的状态。然后,我们会再次对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不满和渴望,这个要求的扩张过程会随之重复。

荷马告诉我们:凡夫俗子的情绪飘忽不定,就像神、人之父所赐予的日子。这说明人类总是在追求更高的东西,同时忘记了自己已经拥有的。这种情况在失去财富或安逸时尤为明显。我们会感到短暂的失落和痛苦,但一旦我们适应了新的状态,我们就会忘记我们曾经失去过什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我们变得越来越注重物质财富和权力。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样的追求只能提供短暂的满足感,而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并努力寻找真正的幸福。正如萨特所言:“幸福不是准备好的东西。它不在于任何物质的积累,它存在于行动中,在思想活动中,在事业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