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 业界 > 正文

新疆阿拉尔:阮氏兄弟不负韶华屯垦戍边谱新歌

阮祥伦,一位来自巴蜀山区的淳朴善良农民。90年代初,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17岁的他背井离乡独自勇闯新疆,随后便在阿拉尔安家立业永久扎下了根。

阿拉尔,地处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阿克苏河与和田河、叶尔羌河三河交汇之处的塔里木河上游,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2012年11月,阮祥伦携兄弟阮祥西与新疆阿拉尔市托喀依乡政府(现新疆农一师10团21连)签定了为期30年的1000多亩盐碱荒地合同,用于种植棉花。

新疆南疆地区的土地盐碱化、荒漠化严重,尤其是荒地、生地,除了能零星生长耐盐碱植被外,基本上寸植不生。因此,在正式种植粮棉等作物前,都要经过不间断地治理,这中间的水、肥、燃油、治理材料、水利设施、人工费等各类投入十分巨大,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治理过程漫长,见效慢。当地人把这种治理叫"养地”。阮祥伦他们的这块地也是如此,基本上是荒地类型。阮祥伦兄弟俩知道,他们面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以眼前的土地状况,到底要养地几年,什么时候才能回本盈利,兄弟俩谁心里都没底。思虑再三,兄弟二人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拿出了多年来辛苦积攒的所有积蓄,又四处东挪西借,终于筹集到了一笔开发款项。这笔钱也是两家老小十多口人的保命钱。

接下来的土地治理可谓困难重重。按当年合同,阮祥伦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有开发土地的相关设施、设备、材料等费用全部需要自理。

兄弟俩的承包地地处偏远,距离托喀依牧场连部最近的地块也有三十多公里,一条辗转橫穿于条田之间的原始土路成了承包地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路面坑坑洼洼,浮土厚达二三十公分,生产和生活物资运输十分不便。

这条橫穿于条田之间的原始土路成了承包地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承包地没有通电,他们自费购买变压器、电线、太阳能发电板、发电机等器材,自行解决生产和生活用电。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两家人做饭用柴火灶,照明用煤油灯,两只蓄电池是他们给手机充电的唯一电源,为了省电,手机通话都是三言两语就匆匆挂断。他们的饮用水,是自己花钱打的小压井,这种井水未经任何处理,水质发黄,咸、苦,沉淀后才能勉强使用,饮用后常常会拉肚子。然而,最让他们感到有压力的还是棉田灌溉用水问题。水是农业之本,没有水源,任何的养地措施都是空谈。阮祥伦兄弟俩的半荒地,没有任何现成的水利设施,距离最近的水源地也是三公里之外的塔里木河。他们夜以継日花了几个月时间,自行修建了渠道,塔里木河水经三个水泵站加压中转后才勉强被引到了棉田。通过这种方式取水,阮祥伦每年仅用水支出就约三百多一亩,在最关键的水电问题解决后,剩下的时间就是养地。这一过程兜兜转转持续了近6年时间。6年来,两家人披星戴月,勤勤恳恳,一年四季风吹日晒,忙碌不迭,其中的艰苦程度非一般人能想象和承受。2018年,阮祥伦兄弟俩终于在这片承包地上看到了希望,他们种植的棉花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取得了一定收益。丰收的喜悦使两家人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期待。他们对于如何培育出高产量,高质量的棉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10年千辛万苦荒地开垦,终于把盐碱荒地变成肥土良田,2019年的夏天,眼看还清债务的机会就要到来,苦日子即将到头之际,当年签订的合同因受系列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并产生了相关纠纷致使其无法继续履约。当时的阮祥伦兄弟俩心如死灰,相继向有关部门反应了实际情况。

期间,阮祥伦兄弟俩始终坚信“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始终是老百姓最坚强的后盾。不负民望,当地政府为了让种植农户能够踏实干,放心干,有劲干,把阮祥伦拓疆植棉繁荣新疆生产建设,且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重点抓实抓好。2021年,在农一师师市,十团和二十一连支部等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殚精竭虑的协调、帮扶下最终解决了原有合同的相关纠纷,让其继续履行合同。切实做到了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夯实民生之基、增进民生福祉。用阮祥伦的话说:自己那段时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爆棚”。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的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天灾把阮祥伦种植的优质棉苗全部击打成了光杆。随后连队领导体恤民情第一时间亲自来到阮祥伦棉地现场了解、察看灾情,并通知了保险公司奔赴现场查看、定损,后续当地政府更是帮助阮祥伦商请保险公司快速定损并短时间内对阮祥伦棉地受灾损失进行理赔,使其挽回了大部分经济损失。

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天灾把阮祥伦种植的优质棉苗全部击打成了光杆

阮祥伦在随后的感谢信里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感谢党和国家,感恩当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们问冷暖,听民声,察民情,.......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发生后发挥着极高的应急管理水平,设法将我们老百姓的利益损失降到了最低”。

阮祥伦兄弟俩及家人的感谢信

“我们兄弟两家十多口人以承包经营地的方式参与边疆经济建设几十年,已经把毕生的心血与精力投入到了边疆和兵团,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些年兵团连队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与连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建立了不可分割的鱼水深情,这里早已成为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故乡,对这里的热爱发自肺腑,朴素且真诚”阮祥伦如是说。

据了解,在新疆生产建设大军中正是由像阮祥伦兄弟俩这样长年拓疆垦荒经营地承包户,极大地解决了近年来团场劳动力匮乏、人员青黄不接、撂荒严重,经济发展乏力等现实问题,他们带来的资金、技术、人力等各类资源,给团场农业生产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更是新疆生产建设过程中屯垦戍边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严冰)

来源 国际在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阿拉尔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