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 业界 > 正文

多彩民俗 绽放新韵


(相关资料图)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佩香囊……端午期间的民俗、节庆活动大家自是熟知,而对于“端午”的解释,若要溯源一番,则颇有说头。“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端,正。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端午日赐衣》注中说:‘五月建午,故曰端午。端,正也。’按‘端,正’的解释,不合文义。”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广忠介绍,其二,端,有“始”“初”义。《集韵》“桓”韵:“端,始也。”晋代周处所撰《岳阳风土记》中说:“仲夏端午。端,初也。”午,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午,又借为五。”这应该是“端午”即“五月初五”的来历。

“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之义。”刘禹锡在《竞渡曲》自注中如是说。古代传说农历五月五日,是战国时代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的纪念日,人们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龙舟竞渡——端午祭祀屈原的习俗,已经有将近1500年的悠久历史了,成为中国百姓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6月18日上午,地处“三江”源头的宁国,第七届端午龙舟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美丽的西津河上旌旗招展、锣鼓齐鸣。“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26支代表队670多名健儿一呼而应、奋楫竞渡,充分展示了各队团结一心、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6月20日,在泾县桃花潭镇上演2023中国·桃花潭第十届龙舟赛,场面壮观热闹。桃花潭龙舟赛,传承于明代,以敢为人先、逐浪前行的龙舟精神激励着百姓代代奋进。

节日通常与美食相伴,端午前后,甜口、咸口的粽子轮番上场。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流传至今。“最早可追溯至魏晋时期,晋代周处所作的《岳阳风土记》中有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陈广忠解释,端,始也,谓五月五日;角黍,就是粽子。端午期间的合肥,2023罍街第十届端午文化庙会如期举办,其中“包粽子大赛”是众多游客的“心头好”,“粽子大擂台”总引得观众叫好喝彩,限定时间内,以所包粽子数量评判输赢,游客还能将现场包的粽子带回家,有趣又够味!

端午时节,气候炎热,蝇虫飞动,又称“五毒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端午四民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之户上,禳毒气。”古人认为艾叶、香料药粉等芳香化浊的中草药,具有较好的驱毒除瘟作用。挂艾叶、佩香囊等成为端午民俗。讲解相关中医药知识及香囊所含药物的归经、功效及应用,传授防疫香囊制作方法,现场指导参与者制作香囊……近日,在安徽省中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医生们教大家一起学做端午中药香囊。这样的香囊也在亳州飘香,为深入挖掘、传承和创新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亳州学院附属学校开展“传承亳州药文化,创新香包耀端午”活动,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寻觅端午的民俗趣味。

道不尽的端午民俗,品不完的非遗文化。从皖南到皖北,端午时节的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为江淮儿女献上了一道道分量足、格调高的“文化大餐”,让大家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朱琳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