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 业界 > 正文

“好事做尽,必有灾殃”:你再善良,以下三种好事也不要做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蕴藏了古人的许多智慧。


(资料图)

其中,中庸之道是我国中国古代各种哲学思想都有提到并深刻阐述的一种思想。

在《道德经》中, 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思想,并不是让人们消极地无所作为,

而是提醒人们要学会适度地“为”,一旦超过限度,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坏。

对此,儒家思想也做出了阐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说的就是中庸之道,过度和不及都是有害的。

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如此,做好事也是一样。

很多人以为,做好事就是做善事,做善事难道还有什么限制吗?当然是多多益善比较好了。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做好事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何做好事,怎么做才能做到既帮助了别人又不损害自己的利益,这些都是一门学问。

俗话说:“好事做尽,必有灾殃。”如果只知道一味地做好事却不讲究方法,

就一定会招来横祸。因此,即使是再善良的人,也不要把以下这三种好事做尽,

这才是聪明人的选择。

一、救急不救穷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

那么,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适时地伸出援手帮别人一把,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对方并不是一时地困难,而是又穷又懒,根本无力改变现状,这种情况就没有帮助对方的必要了。

这种人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心理。

第一个是侥幸心理。我们常说,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最会有人愿意拉对方一把。

然而,那些过得一直都很穷却又不主动改变的人往往就会利用他人的善良心理,通过装可怜来获取别人的帮助。

同时,他们还带着一种侥幸心理去看待这件事,认为自己已经破罐破摔,

不会主动还钱或是还人情。这样一来,原本暖心的帮助在对方眼里却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第二个是贪婪心理。总是接受别人帮助的人却又不用偿还的人,

到最后往往都会变成无赖而贪婪的人。

尝到了一次甜头,发现可以不劳而获,就不会再继续努力,变得越来越无可救药。

帮助这种人就像把钱扔进了无底洞,他们永远也学不会自立自强。

恰恰相反的是,你的一次又一次帮助不会帮他们渡过难关,反而还会让他们变得更懒更穷。

看上去像是帮助,实则是甜蜜的毒药。

这种善事一定不能做尽。如果第一次碍于面子帮助了对方,再认清现实后就一定不要有第二次。

这么做不仅仅是害了对方,还有可能连累自己。

二、不要帮助一味索取的人

女演员孙俪,曾经在2002年的时候资助过一名叫向海清的贫困生。

由于经历相似, 当时还只是一个小演员的孙俪还是决定每月匿名资助向海清500元。

不仅如此,在得知向海清母亲患有哮喘后,她还定期为对方寄去药物。

考上大学后,向海清终于和这位匿名资助自己的恩人见了面。

当他发现对方是著名演员孙俪后,他大吃一惊。

自此,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每个月500块的资助已经满足不了的他的欲望。

有一次,向海清给孙俪母女打了好几个电话,伸手要钱,一次就花了一千多块。

这在当年,可不算是一个小数目。

同时,他还隐瞒了自己每年可以拿到六千块奖学金和每个月通过当助理有300块收入的事情。

这让孙俪母女特别失望,停止了对向海清的资助。

没想到,向海清写的一封信却将孙俪母女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就是当时特别有名的 “孙俪捐款门事件”。

事情被曝出后,孙俪的事业差点毁于一旦,好在后来终于真相大白。

一味索取的人往往都是一些不懂得感恩的人。

他们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不仅如此,在看到对方比自己生活条件好的时候,

他们还会认为,对方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变本加厉地索取。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当你第一次给予别人恩惠的时候,别人会对你心存感激。

但是当你不停地去帮助别人时,对方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心理。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停止帮助,对方就会心生怨恨。

而且,由于所受恩情太多,对方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的人格也低人一等。

时间久了,这种恩情经过长久以来的压抑也会变成一种仇视。这就是人性的真相。

三、不要当和稀泥的老好人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一种喜欢和稀泥的老好人。

他们看上去非常和善,也很热心,别人遇到难事,他们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但是令人讨厌的是,他们总是是非不分,一旦出现冲突,就会扮演起和事佬的角色,

各打五十大板。

这种人的解决方式看上去好像特别智慧,实则却是一种不辨是非的处理方法。

不仅不会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还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老好人总是通过牺牲自己或是他人的利益来取悦另一个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讨好型人格的体现。

他们没有自我,在面对冲突时,永远把自己摆在最低的位置。

同时,他们也会更倾向于讨好那些看上去很不好惹的人。

只会和稀泥的和事佬行为体现的并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而是一种人格的缺陷。

他们没有原则,也没有底线,总是通过单方面的付出去获得他人的认可,这种关系是不健康的。

因此,做善事一定不要做和事佬,没有原则的善意是一种恶,伤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总而言之,做善事不是不行,但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毫无底线地去做善事。

如果总是以牺牲自己或是毫无原则地去做善事,只会给自己带来祸患,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