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 滚动 > 正文

“云授课”让知识更贴近

□ 李梦馨

“在视频网站上大学”,这句疫情下的调侃正在变成现实。如今,专家、学者和教授进驻视频平台越来越普遍。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戴锦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专家学者们在视频平台上拥有了另一重身份,凭借分享专业知识,摇身变成备受欢迎的视频博主。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已有超过300位名师学者进驻某视频平台,覆盖近百个学科专业,800多个认证高校号、近万个学院号也已进驻。教授“云授课”,蔚然成风。

视频平台被赋予了更多功能,不光是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利器,也是学习知识、提升自我的平台。借助短视频的东风,知识的传播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对于专家学者来说,通过视频平台分享知识,课堂不再局限于几十人、几百人,而是面向数以万计的受众,知识传播的覆盖面大大增加。对于听者来说,最直接的则是获取知识的门槛降低了,身处校园之外,仍能近距离地接触学者教授的观点思想。此外,及时在弹幕区或评论区予以回应,进行思想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让知识平等成为可能。在视频网站上听课,不再是迫于学业压力的必修选项,而是兴趣导向,学习真正变成自主的行为,在你来我往间让知识传授回归最理想的状态。这反映了互联网平台在促进知识共享上的有利一面,但对于形形色色的视频课程,有人亦顾虑重重。

出于契合平台调性的考量,视频平台上的知识分享,一反大学课堂上的深奥严肃,形式相对新颖活泼,讲课方式也趣味十足。比如,戴建业将古诗词编排成段子,还开设“写诗鬼才”专栏,专门刊登网友投稿的诗词;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则以幽默地讲解历史见长,“历史那些事儿”“历史趣谈”等专栏吸引了无数观众。这些短视频课堂,时长往往在几分钟、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吃饭、通勤等零碎时间里就能快速消化。知识的获取变得相当便利,但另一方面,担忧也因此而来:短视频这种形式会否致使知识碎片化?助长“知识快消品”的大量存在,会否导致知识的获取只停留在“广”而忽略了“精”?

当然必须承认,基于传播上的需要,短视频课堂的确牺牲了知识的专精,更加趋近大众化。但这必然会导致知识的简化吗?其实未必。专而精的知识自然很重要,但广而泛的知识也并非全然无用,两者或许没有轻重之分。受制于短视频自身属性的限制,我们只能窥见知识的某一部分,但即便是浮光掠影,也并非毫无价值。关键在于怎样看待和运用,短视频课堂给予我们获取知识的切口,从切口处,可以洞见知识的一角,可以从学者身上见识到思想的力量,进而意识到不足,或产生好奇,借由这份不足和好奇,进一步生发出求知的欲望,这或许就是短视频课程的启蒙价值。来源:大众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