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 滚动 > 正文

瓦尔登湖与梭罗

跋履

□ 李木生

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入住瓦尔登湖边自己建造的小木屋,开始了他两年零两个月的湖上独居生涯。筑建这个家,他用了4个月的时间,比如那个连接壁炉的烟囱所用的两车石块,就是他一块块从湖边抱来。

从一座小小的荒湖,到如今每年世界游客60万众,而且还在年年增长中。我就是其中的一分子,而且是5次耽于瓦尔登湖边,消磨欢悦的时光。湖边小木屋的原址旁,有个日渐长大的石头堆,是各国旅人放下的石头,每块石头上都或刻或写留有放石者的心意,当然大多是与梭罗的诉说。这一切,都因为梭罗写下了被称为“绿色圣经”的《瓦尔登湖》一书,这本书也被《美国遗产》杂志评为“塑造美国文化品格”的十大名著之首,成为美国生态文学的奠基之作,并被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刘易斯称为“一场一个人的革命”。

一个人,一片湖,一座小木屋,一本书,包含着怎样的人类心灵的秘史?

爱与快乐,当是梭罗与瓦尔登湖共同抚育出的美果。梭罗清楚,忘了本源的人类,只有回归大自然,和谐地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才会找到失去已久的爱与快乐。从来没有的安静,从来没有的丰富,从来没有的美好,都在瓦尔登湖与他的心上,一一呈现。“我突然感觉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就在这滴答滴答的雨声中,我屋子周围的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边无际的友爱”,梭罗的快乐溢于言表。这种来自大自然的爱,这种在心的深处苏醒的爱,让梭罗享受到了真正的“健全、宁静、满足”后的快乐,“我的生活本身便是娱乐,而且它永远新奇”。梭罗是背离那个他所厌恶的社会,才投进瓦尔登湖怀抱的。他的行动与他酿进《瓦尔登湖》一书中的精神、思想与情感,当然也就是对于那个因物欲膨胀而造成人性严重扭曲与异化的社会的批判与否定。

独立与简朴,是梭罗与瓦尔登湖留给人类的生活之道。喧嚣已使人类丧失自我与独处的自在,而无休止的奢侈,无止境的物欲下的被役状态,又成为巨大的旋涡,裹挟着人类——梭罗看到了这一切,他不仅不愿意让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成为悲剧,还要踏出一条新的路来给人类:“简单,简单,再简单”。他的小木屋里,是最简单的床、桌、凳、镜、壶、锅、勺、脸盆与一盏灯;食物“总是黑麦和不发酵的印第安玉米粉、土豆、米、少量的腌肉、糖浆和盐”;住进小木屋最初8个月的时间里,伙食费只花了8.74美元。他说“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来瓦尔登湖之前,梭罗几乎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总是在打短工,这当然也是出于他保护自己独立与自由权利的考量。而今,终于沉浸于大自然里,心远地自偏,“我生活的地方遥远得跟天文家每晚观察的太空一样”,他却可以听见潜水鸟在湖中“高声大笑”,可以感到“每一支小松针都富有同情心地胀大起来”,可以激动地与“一株山毛榉或一株黄杨”约会,从而让宁静清澈的瓦尔登湖“测出人性的深度”。不仅是镜子般地映照,更是由于深思、反省、陶醉之后的自我完善——一种灵魂与精神的康复与再造。而他选择美国独立日的7月4日与湖为伴,不正是一种捍卫自己独立性的宣告吗?想想那个生活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卡夫卡,永远走不进城堡的迷途与人异变为甲虫的悲剧,更见梭罗与《瓦尔登湖》远见卓识的珍贵。

林语堂曾说梭罗“最富中国人的色彩”,这当然是指他的出世与隐居,如老子的“出关”,陶渊明的桃花源。也许林语堂只说对了一半,或者干脆就是一种误读。梭罗与他的瓦尔登湖,不仅是避世的出世的,更是积极地入世与拯救,他不仅为自己,更为了拯救世道人心。自1982年徐迟翻译的《瓦尔登湖》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以来,梭罗与《瓦尔湖》,对中国产生着持续的影响。我是2000年3月22日购得这部书,21年多来,总会常常地翻阅,总有新的收获与深长的共鸣。对于有人提出梭罗与《瓦尔登湖》只是一个虚构的神话,是在他失恋、弟亡、与邻居不睦、朋友失和、煮鱼造成森林火灾等因素所迫下才遁入瓦尔登湖的说法,一直不能赞同,因为我深知,梭罗与《瓦尔登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持续、深刻、积极的影响,就是最好的回答,“只有真理,永不破蔽”。况且,早在1841年,24岁的梭罗就曾想到林肯家族的弗林特湖畔的木屋独自生活,只是被拒绝没能成行。

瓦尔登湖在等待梭罗。其实,早在他5岁的时候,就去过瓦尔登湖。1847年2月,写下《瓦尔登湖》草稿的梭罗离开瓦尔登湖。1854年,经过7年修改的《瓦尔登湖》出版。1862年5月6日,梭罗因晚期肺结核逝世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临终前清楚地说出的两个词是“麋鹿”与“印第安人”——当然是瓦尔登湖的麋鹿与那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方式。曾经,我与女儿,去康科德的睡谷公墓去寻找梭罗。那是个飘雨的日子,我们忘了雨,只是在起伏而广阔的墓碑间寻访。可能过于普通,我们到底没有找到,却碰见了爱默生豪华高大的墓与碑。梭罗曾两度做爱默生家的管家,曾那样亲密而后又那样地疏远,但我却记得爱默生在梭罗葬礼上真诚的悼词:“这个国家还不知道,或者仅有极个别人知道,她已失去了一个多么伟大的儿子。”我们不妨这样说:世界的人类得到了一个伟大的儿子:写过《瓦尔登湖》的梭罗。来源:大众日报

关键词: 瓦尔登湖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18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3 92 950@qq.com
豫ICP备2020035879号-12